您好!欢迎来到山西县域传媒网! [请登录]新用户?[注册会员]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县市新闻

人工智能+增强现实 布局下一代新闻传播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单位: 融媒体部副主任  作者:曹建礼  日期:2017-12-18

各位领导、各位师长,早上好,今天就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技术对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也就是对手机载体消亡之后,新闻客户端以及微信淘汰之后的新闻业态和信息传播模式作一个展望和预测,我个人判断,这个前景可能在这3到5年时间发生。对传统媒体而言,相较于前两次网络和移动革命带来的颠覆,这次将更猛烈和残酷,现在业内将其称之为智媒体时代,在智媒体时代,手机和微信将被更高级的终端和载体替代,报纸如何生存?记者 前途在哪里?我们一起分析研判一下,如果有可能,尽量未雨绸缪,及早布局,提前应对。


      10多年前,还在网络PC雄霸江湖时候,华尔街日报下了一个结论,新闻传播已进入Flash时代(也就是所谓“闪新闻”时代,深度阅读被在受众偏好中被剔除和淘汰了,大家都是来看个标题的,一闪而过,还有,我是来看评论的,看完评论就放心了),其带来的影响是促使一些调查记者纷纷下岗,大家没有10分钟的热情去阅读长稿件,所以中宣部号召大家做微视频,因为太长的话,传播效应反而不好。个月华尔街日报又宣称,人类现在处在FOMO 时代(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失社交圈信息),老外在不断刷SNAPSHOT.INSTAGRAM.推特、脸书,而传统主流媒体,诸如纽约时报、CNN,在这些社交平台里发布的信息,基本上属于沧海一粟。国内也是,害怕错失朋友圈新闻,一天不看手机就焦躁,开会时看,散步时看,吃饭时也看,江哥案刘鑫到底故意锁门还是真的打不开,刀是陈世峰还是江哥拿的?,所谓“低端人口”现在去哪儿过冬了?煤改气是不是还冻得肉疼?袁立跟浙江卫视撕成啥样了?还有,现在不少年轻人都佛系了,啥是佛系?等等,操不完的心,一会儿不看手机,不上微信,就害怕错失新闻的这样一种社交恐惧症。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社会的热点,焦点事件,社会推动力量,乃至日常生活中的话题,越来越更跟传统媒体挂不上边了,当然这么说,有点绝对,前段时间吉林日报打了个翻身仗,发布了整版预防核辐射知识,吓坏朋友圈宝宝们了。但是,北京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朋友圈里的清理“低端人口”,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以及河北学生跑步取暖,包括北京“天际线行动”,你看哪报纸报了?倒是各种谣言满天飞。我在一媒体群里,今年高考结束报名时,有些名记者的侄子侄女要考中传,就是原来的北广,一堆人连喊打住,看看现在咱们的处境,就别再把孩子往火坑里推了,有些记者甚至在群里贴出某报社大批记者编辑下岗求说法的照片,记者下岗了,传统新闻没得搞了。当然,这有点过于夸张,但是我也常常怀疑传统媒体还关注新闻吗?我是一家省级卫视的评议专家,我在上周的评议意见中写道,你一个京津冀栏目,放着身边的热点不报,诸如清理“低端人口”,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以及河北学生跑步取暖,对热点事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栏目内容一半是地方领导视察,一半是健康养生,可观赏性太低了,年轻人别说看,都被吓跑了。当然传统媒体有苦衷,主要是报道精神和纪律制约,所谓“戴着镣铐跳舞”,当然跳不好了。但是,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平台没了,宣传口讲的,舆论阵地阵地正在丧失,80后不种地90后不看报00后不上网了,技术更迭是主要因素。所以讲,技术改变催生媒体迭代发展是我们当前困境的关键因素,当然也政策执行层面的一些过于生硬的原因。

      与媒体格局和传播手段同时改变的是舆论形态,舆论场变了。专业发布向人际传播转变,传统媒体敌不过自媒体,造成的结果就是理性的、规范的、专业的、公序良序的,拼不过煽动的、非理性的,出口成脏的。另外传统的读者、受众和用户也开始分类、分群了,我们传统媒体也得学着分众传播,就是下面我要讲的人工智能。受众的分类,你比如,年轻人,作为一个群里,在舆论场创造了独特的表达方式,例如今年有这些词汇,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打call, 666,扎心老铁,中年保温杯,中年油腻男,皮皮虾我们走,我秦始皇打钱,怼人很带感,求锤得锤,心里没点B数,除了极其个别的打call这种年轻人黑话,报纸和主流媒体基本跟时代隔离了,我看前两天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中心刚发布的2017媒体十大热词,共有产权房、通俄门、共享充电宝、租购同权、留置、灰犀牛、勒索病毒、地条钢,对比网络热词,这些媒体词汇跟年轻人距离太远了。总书记就意识形态工作的多次讲话中提到,包括2·19讲话,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所以强调媒体融合发展。受众到哪儿,我们就得跟到哪里,在融合发展之前,传统媒体是掺沙子,混进年轻人队伍里。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考虑到现实状况、这个任务还是蛮重的。

      下面谈谈我这几年创新报道的体会,2003年,我在新华网带班时发布了世界上最快的那条伊拉克战争打响,比第二名的CNN快了10秒,比第三名的美联社快了36秒。2013年,我到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搞创新报道和融合报道,当年率先在全国媒体中推出大型报道,治国理政一周年,受到中宣部高度评价,现在回忆,当时其他主流媒体还没有那么高的政治占位。2014年我们推出客户端,在中央媒体首创H5,2015年,在全国两国上首次推出无人机新闻,当时CNN和美联社刚推出一周时间,当年我们开始进军大数据新闻,搭建了首个大数据平台和系统模型。2016年两会上推出VR新闻,当年夏天跟微软合作,推出首个MR(混合现实)新闻作品--大禹治水,今年两会又推出国内首个AR新闻,打工妹蔡群的人生逆袭,中央领导看后说要大赞,一个赞不够。我新媒体中心是新华社创新的先行军、试验田,孵化基地,我本人算是融合发展的实践派,我们也时刻关注西方的前沿科技。总体感觉,这五年,中央媒体的融合报道起色不少,现在新华社要求一半以上记者懂得学会新媒体手段报道。这侧面也受益于中央对新媒体监管的发力,一条底线,一个标准,一把尺子。自媒体也得遵守法律和社会的公序良俗,这个很关键,中央扶持传统媒体,要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这几年的创新实践,总的感受传统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一些难点主要有:

      一是传统媒体的技术迭代滞后于时代,媒体的嗅觉最灵敏,为什么技术跟不上呢,除了资金受限,也跟BAT们的发展太快了有关。

      二是受BAT主导,中国的科技创新越来闭环,越来越呈现垄断态势,技术革新的环境并不是越来越好。中国如此多的初创公司,为什么没有一家能挑战微信,因为,刚一露头,就被人家收购。

      三是新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是一个泛新闻时代,,新闻和资讯的界限分不清了,比如今日头条,在广大农村拥有几亿用户,14年我们做客户端时,求合作,人家说新华社有几个分社排着队呢。现在再看在APP排名中,今日头条也在百名之外,为什么百名之内就没有新闻类客户端,资讯和服务的便利化对新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单纯做新闻的云服务在市场上是站不住脚的。

      四是全球范围内,传统媒体也在日渐式微。现在全球化进入民粹时代,信息传播越来越向人际传播靠拢,虽然欧美传媒依然还存在多元的格局,网站、报纸还有自己的地盘,可是趋势是越来越小。比如美国大选,我们知道,特朗普就是利用推特打败传统媒体的,这次美国大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箴言报,不论左右,几乎清一色站在希拉里一边,是建制派,纽约时报头版常常直言不讳地说,特朗普就是一个疯子,直到选举出口民调结果揭晓几小时前,纽约时报还说,希拉里必胜,结果出来后,读者纷纷退订纽约时报,传统媒体,传统民调全部错误,大错特错,完败新媒体,完败于社交媒体,完败于民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大的国际环境不是理性和专业的时代,对媒体专业发布不利的大环境。

      切换到主题,我们需要研究社交媒体现在正在干什么。下一个技术革命的风口在哪里我们怎么追赶。


      现在国外社交媒体在打两套拳,内家拳就是人工智能,外家拳就是增强现实。这就是智媒体的核心,两大护法。人工智能颠覆的是我们整个生活的未来,增强现实颠覆的是我们的传播平台,信息传播的方式,信息交流的方式,如果增强现实再发展3到5年,3D建模技术更加成熟时,以后我们这样的峰会,就不用来回跑到高平,坐到家里,随时随地,效果跟现在一样。

      十八大后,中央提出互联网加,现在十九报告,信息产业部规划,强调人工智能加,人工智能到底如何影响世界?普京九月份说了,谁掌握人工智能谁统治世界。美国在人工智能发力较早,前两年提出了未来继续统治世界的“第三抵消战略”,人工智能战略,核武器战略,精确制导武器战略是第一第二抵消战略,过时了,现在全球都在研发杀人机器人,小到肉眼看不见,真正杀人于无形,过个几年后后情感纠纷,不用江哥案动刀了。在人工智能开发方面,中美并驾齐驱,某些领域中国甚至弯道超车,比如科大讯飞的语音,商汤科技的人脸,特朗普访华时带着庞大的商团还要学习中国科技。

      人工智能一靠算法,美国算法一流,我们暂时还不能超越,谷歌阿尔法狗让我们知道人工智能的厉害,我们的国手没有一个能战胜这条“狗”,这方面美国厉害,谷歌的算法是绝密级别的,大到影响总统选举。

      人工智能二靠大数据,没有大数据训练,再牛的算法也是咱高平人常说的纸上谈兵。这方面中国有优势,刚才讲了,BAT的大数据,一不受反垄断法严格限制,二不受侵权责任法严格限制,所以李开复说,只有中国能搞成人工智能。这话也不能说的太满,虽然腾讯推出了机器人写稿,微软中国也搞出小冰。上半年出了状况。

      机器人写稿,财经类的,事实类、重复类的的稿件,跟汽车导航一样,水到渠成,没什么大的技术门槛了,现在很多人离开导航不会开车了,这方面没什么难度。分众传播,现在已经铺开了,也没有什么技术门槛,记者大批失业不仅仅是趋势,已经是事实。机器人写稿难在哪里,一是情感类,二是复杂调查类。这两块5年之内,完全被机器人取代尚没有可能。

      情感分析,美国人发明的,有十多年的经验了,依靠点互信息算法加上情感词典(英文有成批的情感词典),经过反复训练机器,可以较好把握情感,可以将事实描述升华为价值情感判断。这方面中国正在开发,我是首批参与者,苦于汉语没有情感词典,汉语太复杂了。二是复杂调查类,涉及跟人内心打交道,这块暂时看不到替代的可能。

      接下来花一点时间介绍一下,增强现实,未来显示世界与数字世界耦合最紧密的就是增强现实。所以,我写过一篇文章,有兴趣大家可以网上翻翻,总之,谷歌、脸书、推特、苹果今年的开发者大会,同时瞄准一个目标,增强现实,谷歌投资的Tango,苹果的AR kit。他们的目的就是颠覆手机,未来阅读新闻的载体肯定不再是手机。增强现实的核心是现实,数字世界服务于现实世界,跟虚拟现实VR技术是相反的,AR天然适合新闻传播,必然是下一个新闻传播的载体和样式,通过AR技术可以将爆炸现场放在桌子上观看,可以通过扫描自己参与进去,不仅可身历其境感受,还可以参与,这是什么样的新闻体验,会对未来新闻传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大家可想而知。我昨天跟国权老师交流时,我们新华社的创新也是越来越昂贵,有了图片,受众不愿意看文字稿,一图胜千言,有了视频,大家不愿意看图片了,所以快手一年可以发展亿万受众,现在视频也不行了,360度都不行,我们开始搞微电影了,把新闻拍成电影,所以几次峰会,包括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我们拍了微电影,一部10分钟的片子花了50万。下一步,我们正在布局增强现实。

      最后给各位师长提点建议:

      一把传播建在云上,必须购买或者租用云服务器。越早越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都关闭纸质版了,在当前的信息传播模式中,要具备新媒体传播的基础设施。

      二是要充分利用大的免费云平台,APP、要建立自己的微信公号,借用别人的地种自己的田。必须打入云传播、人际传播生态系统。

      三是要有自信,优质的原创新闻,永远是稀缺,载体会死,新闻永存,内容永远为王。做专业新闻,做特色地域新闻,单点突破。他们有技术、平台,我们有记者、资源,人脉,后者也是无法替代的。我觉得,通过合作、购买、资源置换,对现有的平台终端进行人工智能升级、对呈现方式进行增强现实的迭代,纸媒,包括我们县市级纸媒,依然拥有春天。

友情链接

涑源风采数字报
主办单位:山西省县市报协会 © 版权所有(2014) 联系电话:13753572803
晋ICP备14001939号 技术支持:山西辰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