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8月30日讯(记者 邹春霞)人脸追踪机器人、稿件写作机器人、虚拟主播机器人……5G时代呼啸而来,未来的新闻是怎样的?媒体将会是什么形态?记者又该如何生存?在昨天全国地市新媒体创新发展峰会现场,记者寻找答案。
文章成“预制件”,可按喜好“组装”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海涛带来“Giiso写作机器人:让智能写作赋能融媒升级”主题讲座。
“目前机器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承担的是财经、体育、天气模块新闻简讯的自动写作。”郑海涛介绍,未来,需要在理解人工智能技术潜力的基础上,探索机器新闻写作的未来模式。
“像天气预报、体育比赛,这都是填固定的模板,还有就是‘热点型’模板,就是你给我一个词或者一个事件,机器人会去根据这个事件全网搜集数据,把这个事件提炼出一个大纲,记者所需要的就是根据这个大纲,进行修改。”在峰会现场,北京慧舟普度科技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写作机器人有图表分析的功能,系统还提供文章的纠错和查询及检测原创功能。
“这个机器人面临突发特殊状况,比如突发车祸撞人单独的典型事件它就创作不了。另外,模板系统不是所有题材都能涵盖到的,常规的模板还需要后期的技术人员进行更新。”一位技术人员介绍。
新闻呈现形式千变万化
“目前,媒体出口有限,固定在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等媒介上播发,而在5G时代,由于5G具有天然物联网属性,让信息传播拓展了新的疆界,每个物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采集端和发布端。新闻工作者在收集信息和分发信息的时候,面对的智能终端更加多样化,新闻会变得无处不在,呈现形式也将千变万化。”华为广电媒资解决方案部部长张光辉带来“5G时代下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主题讲座。
张光辉在主题讲座中提及,到了5G时代,计算和通信开始融合演进,两条曾经的平行线合二为一,媒体技术将面临一个比通信领域广泛得多的生态系统。
5G时代将带来媒体平台的融合,对于新媒体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推动机遇,系统建设的重心将从“融合生产发布”转移到“融合运营服务”。
原创内容深度思考是“稀缺品”
5G呼啸而来,带给媒体什么样的巨变?
“深度融合必须做到形神兼备。融合不能满足于出了几个爆款,有了多少粉丝,形成几个矩阵,而是要实现从物理反应走向化学反应的颠覆式变化。”峰会上,扬州网有关人士表示,媒体融合不是局部、单个项目的融合,而是全覆盖、多层次的深度融合,要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融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无论媒体形态怎样变化,高质量的信息、原创的内容、深度的思考,都会是稀缺品。”在现场,来自海南报业的一位同行表示,目前他们已经采购并配齐了新媒体的设备,但接下来,更希望让机器来解放记者,让记者从事更具挑战和智慧的工作。